新聞動態
聯系我們
詳情
古玉界:從古玉紅沁現象看葬玉涂朱之習俗
喜愛收藏與鑒賞古代玉器者,多少都有一點兒偏愛紅的沁色,甚至說“古玉掛紅,價值連城”。這是可以理解的,帶有紅色沁的古玉,著實令人賞心悅目。
古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玉器上為什么會帶有紅色的沁?當參觀安陽殷墟婦好墓的時候,你可以看到,墓底部擺放玉器的地方有一塊被染成了血色紅,面積大約有1平方米左右。解說員講,這種紅色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朱砂。而且,在婦好墓發掘時,離地表6米以下的深處都是水,被朱砂浸染得通紅。將水排干后,還是能看到堆放玉器的地方留有厚厚的朱砂涂層(圖1)。

圖1:婦好墓底部的朱砂
好端端的玉器,為什么要“涂朱”,而不是涂成其他顏色呢?這其中大有緣故。原來,紅顏色鮮艷奪目,令人亢奮,使人聯想到鮮血、戰斗,隨之而來的果敢、剛毅,甚至玄秘和神圣。
一、在器物上涂抹紅色的習俗源于人類對紅色的崇拜
人類對紅色的崇拜以及在器物上涂抹紅色的習俗大致起源于舊石器時代晚期,在中國北方地區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中,曾發現將赤鐵礦粉撒在死者周圍以及在石、骨、牙、貝質的裝飾品上涂染紅顏色的例子。在西藏地區的史前文化中曾經發現過在打磨石器上涂朱的現象。其原因之一是對紅色的崇拜,因為紅色象征生命和力量;從另一個方面看,紅色鮮艷奪目,可以美化器物。
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大量地制作和使用陶器,在陶器上涂朱,也同樣至少有上述兩種原因和意義。如圖2的仰韶文化涂朱砂鏤空人面覆盆陶器,此器可能是器座,人面部分涂有朱砂,其功能應與巫術活動有關。

圖2:涂朱砂鏤空人面覆盆陶器,
陜西省高陵楊官寨出土,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河南省安陽曾經出土一塊有祭祀刻辭銘文的牛胛骨,系商武王時期的珍貴文物。骨版巨大而且完整,正反兩面共有160余字,雙面涂朱,背面文字筆劃內亦填朱,色彩炫麗,字跡分明(圖3)。可見涂朱的應用場合不僅僅是安葬儀式,重要的祭祀場合也要涂朱。比起用活人、活禽畜的鮮血來祭祀,涂朱是很大的進步。

圖3: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獵涂朱牛骨刻辭》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1965年,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盟誓辭文玉石片,稱為“侯馬盟書”(圖4)。盟書筆鋒清麗,為毛筆所寫,多為朱書,少為墨書。看來,在玉石片上以朱書的形式書寫盟誓辭文,不僅表明了誓辭的莊重,而且也更容易引起上蒼的關注,以便監督和檢驗宣誓人是否忠于其誓言,進而對違背誓言者實施懲罰。

圖4:玉石盟書的朱書,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
二、玉器涂朱自古以來屢見不鮮
玉器涂朱,自古以來就是屢見不鮮的事實。那志良《中國古玉圖釋》喪葬器(十五)“葬玉涂朱”小節就曾這樣論述過:
殉葬器物,有涂朱習慣,所見事實,有:
1、山頂洞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現有許多用赤鐵礦涂染的鉆孔石珠,和獸齒及骨墜。還有許多赤鐵礦的碎片散布于死者遺骨的底下。
2、大汶口新石器時代,墓106,有涂朱龜甲3個。
3、山東曲阜西夏侯遺址M4墓中,出土石玦,涂有較多的朱紅顏色。
4、鳳翔馬家莊東南墓出土玉璜21件,表面多涂有朱砂。
這僅是舉例而已,隨葬物涂朱,是常見的。
尤仁德先生在《古代玉器通論》第五章中稱,西周的握玉(死者手里把握的玉器)表而涂朱,如張家坡M219者,尸骨兩手處各持一圓柱形玉管,表面涂朱砂。M327尸骨右手握圓柱形管,左手握長方形玉片,均有涂朱。握玉上涂朱砂,可能取吉祥之意。
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就有涂朱現象。例如1982年10月在寺墩三號墓中首次發現了由凸弧形鉞、僧帽形冠飾、凸字形端飾的三合一套件,木柄雖已腐朽,從現場出土遺跡可知其木柄是經過涂朱的,并鑲嵌二十多粒正面弧凸、背面平齊的長方形小玉片。
1976年安徽含山凌家灘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均帶有很明顯的朱砂沁,例如圖5中的玉板。

圖5:安徽凌家灘文化遺址出土的玉板洛書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最近考古發掘山東省沂水縣紀王崮天上王城景區春秋時期大墓表明,清理主棺室時,出現大量的朱砂,像是被人鋪在棺內一樣,形成深紅色的一片,經歷2500多年的埋藏,仍像凝固的血液一樣嫣紅(圖6)。

圖6:山東沂水紀王崮天上王城景區春秋大墓
發掘出土玉器現場的大量朱砂
考古發現,墓葬中鋪墊朱砂的情況只見于貴族墓中,并且墓主人的地位越高,朱砂鋪得越厚,如秦公一號大墓的朱砂層就厚達5-10厘米。
漢代墓葬中的“涂朱”現象,呈現有史以來的巔峰狀態,譬如西漢南越王墓內出土的玉器都沁有大量的朱砂。圖7的螭龍紋玉劍珌,乃南越王的陪葬品之一。